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傳統的飲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禮

    2018-01-19 14:40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我國的民間飲酒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分布在各地的眾多民族之中,醞釀了豐富多姿的民間酒俗。有的酒俗仍然留傳至今。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執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并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飲酒作為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種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煩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又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亂,所以制定飲酒禮節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飲酒時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于是從古代的書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這雖然是為飲酒行令者寫的,但對于一般的飲酒者也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古代飲酒有以下一些禮節: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后坐入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不能先飲盡。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后嘗嘗酒味,并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后仰杯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要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個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一般不飲酒外,其他民族都是飲酒的。飲酒的習俗各民族都有獨特的風格。

      關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中國酒志網  
      (責任編輯:李磊)
    • 上一篇:近古飲酒風俗!
    • 下一篇:葡萄酒中的特殊風味!
    •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旺苍县| 金乡县| 乐平市| 扎赉特旗| 黄平县| 浦东新区| 将乐县| 资阳市| 文登市| 东至县| 班戈县| 夹江县| 横峰县| 浮山县| 定陶县| 浮山县| 江都市| 策勒县| 泰和县| 安宁市| 准格尔旗| 桐城市| 吉木乃县| 达拉特旗| 于都县| 广河县| 叶城县| 漳平市| 宜黄县| 定州市| 普洱| 盐亭县| 通道| 双城市| 唐河县| 当雄县| 重庆市| 镇雄县| 义乌市|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