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酒水行業的深度調整,產品品牌在趨于平民化的進程中,預調酒作為一個新品類迅速占領了市場,并在年輕消費群體以及夜場消費渠道中一馬當先。一方面憑借其價格優勢快速占領了消費者的心,另一方面借助其極具殺傷力的性價比,成為大部分商家追逐的新利潤增長點。
近來五糧液、洋河等國內大型酒企對預調酒的涉足,也足以見證了預調酒這個新品類的市場趨勢。但預調酒這個對我們來說相對陌生的面孔在國內市場的崛起,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夜之間便實現了全面開花的局面。
對此,行業人士基本上持有兩種看法,一種是預調酒有可能在未來形成的大品類,一種是有可能像蘇打水一樣在爆發中滅亡。
我們姑且不論預調酒的市場容量和未來趨勢,就目前的市場現狀和預調酒的本質來看,它到底會萬古長青還是會曇花一現呢?筆者以一個觀察者的口吻做一個簡要分析。
預調酒的現狀
中國預調酒行業正在演繹流通渠道的增長故事。以前只有在夜店和酒吧里才見到的預調雞尾酒,如今已經在很多超市能夠看到,價格從7~8元到十幾元不等,相比夜店酒吧便宜很多。筆者清晰記得,去年年底,西安市場上出現了銳澳和冰銳斷貨的現象,有很多朋友致電咨詢。可以說筆者也是從那個時候才開始真正研究預調酒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
筆者分析認為,預調酒能形成目前的強勢崛起的局面,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酒精含量只有 3-7%,迎合了年輕消費者輕松化、便捷化、自我化的消費心理,喝酒不再是一種讓人倍感壓力的社交方式,也不再是一種外界強加給個人行為的壓力。其次是含有少量果汁,一方面讓產品外觀更加靚麗,有助于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的沖動消費與重復購買,另一方面增加飲用趣味和口感好評。最后是為產品生產上量、終端標準化出售和大范圍鋪貨提供基礎。
從品牌細分上看,動力火車曾經是預調酒的領導品牌,但渠道單一導致增長緩慢。渠道始終單一定位為夜店,雖然近年來也開始拓展商超渠道,但增長仍然相對緩慢。近年來,隨著家庭消費的崛起,百加得冰銳和銳澳迅速進入商超渠道,動力火車的增速和市場占有率迅速下降。
經過兩年多的市場洗禮,銳澳和冰銳迅速壯大實力,市場龍頭地位的優勢已經很明顯,兩家公司通過渠道側重和品牌營銷搶占市場份額。一方面都是以漂亮的包裝和新奇的口味為主;另一方面都是以影視劇植入的形式宣傳造勢,來形成廣泛的消費面。
對于這個迅速崛起而又在無限壯大的新品類,并不意味著進入這個高速增長的行業就可以高枕無憂。有業內專家曾經指出,在過去幾年的市場打造中,冰銳和銳澳已經構建了強大的市場壁壘,后進入者機會并不多,要么有超強的資本,要么有非同尋常的盈利模式,才有機會在這個雙寡頭壟斷的市場脫穎而出。
同品類競爭下的現狀分析
如果我們把銳澳和冰銳單獨拿出來做個主要分析的時候,不難發現,這兩大產品品系在造勢手段并未給產品標注上了鮮明的概念,也就是說品牌涵義定位不夠清晰,消費者對于雞尾酒的認知還停留在“好看和好喝”的階段,走了時尚的擦邊概念,不夠深化。對于預調酒有品牌意識的消費者,一般會選擇這兩種品牌,但是對于預調酒沒有研究的消費者,眼中是琳瑯滿目的、色彩斑斕的預調酒,選擇起來比較困難。因為預調酒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屬于新鮮產品,其中不乏有以次充好的產品存在,有消費者不注意就會選到這類產品,有的產品會引起消費者身體不適,所以缺少行業標準引起的市場亂象目前比較嚴重,進而加重了行業的紛亂程度。
實際上,目前市場上的所謂預調酒真正的競爭品類是啤酒,尤其是在高端非即飲終端。預調酒披著品類的馬甲,偽裝成飲料,以時尚為盾牌,以現代渠道為陣地逐步向啤酒蠶食。我們都知道,這么多年啤酒的思維依舊停留在果啤的低價格階段,放量性的啤酒品牌都集中在2—3元的低端市場,從這一價格差異上看,預調酒和啤酒目前還是形不成對攻。但啤酒希望果啤是飲料,而預調酒則把果味酒當酒賣。導致的結果是預調酒逐漸向低價格走,而啤酒逐漸向高價格靠。但預調酒由于在渠道掌握上先前性優勢,導致與啤酒打開了差異,但渠道受限也比較多,拓展其他渠道不太容易,也就是說目前的預調酒在渠道的擴展上寬度不是很大。
從價格差異上看,市場上的預調酒終端價大都在12—15元左右,出廠價在6—7元左右。據了解,每瓶預調酒的成本價在2—3元,所以廠家的利潤以及渠道利潤一目了然。將相關人員及其他費用合理控制,經銷商還是有利可圖的。但是對于夜場來說比較特殊,終端價與一般流通渠道相比會翻一番,如果渠道及相關費用控制的好,經銷商利潤也相對比較高。預調酒單品利潤有限,但目前的行業現狀表現的是預調酒的流通速度比傳統白酒以及紅酒都要快,這也是預調酒能夠吸引一部分經銷商在主要原因。
目前,不少白酒生產企業也看準了預調酒的巨大市場潛力,紛紛加入預調酒生產大軍,以圖在行業調整中能夠給企業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白酒生產企業能夠利用其積累已久的市場營銷網絡,但是預調酒與白酒的銷售還存在一定的差別,白酒營銷的思路不能全套運用到預調酒的銷售,兩者需有各自的營銷思路。
萬古長青還是曇花一現?
預調酒作為行業的一個新品類,雖在國外市場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但在中國市場還處于剛剛被市場認可的階段,市場空間較大。但是不可否認目前預調酒的市場發展狀況存在一定的亂象,不管是產品還是市場,還需進一步成熟,一部分行業人士認為預調酒的生產標準、品牌準入等方面比較亂,未來可能遭遇大麻煩。但同樣有很多行業人士看好預調酒的發展,認為未來預調酒的市場容量以及銷售量都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如果從前文提到的預調酒真正的競爭品類是啤酒這一觀點出發,筆者認為預調酒未來的發展確實令人堪憂,到底能萬古長青該是能曇花一現,還取決于預調酒經銷商對其的態度。曾幾何時,紅遍市場的蘇打水和冰糖雪梨,跟現在的預調酒市場氛圍是完全一樣的,但都在爆發后最終“退伍”。另外,預調雞尾酒是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飲料,它的受眾人群有限,未來發展到底如何現在還很難判斷,但目前的市場亂象對預調酒的未來發展具有致命性的影響,若能正視,未來可能會好,反之,則難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