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伯納曾經對威士忌有過一個輝煌的比喻,說它是液體的陽光。尊貴、紳士、儒雅,這些都是與威士忌核心形象緊密相連的一些詞匯。
燈光曖昧的酒吧里,流淌著鋼琴聲,手中一杯威士忌幾乎成了男人味的標簽動作。這種泛著誘人金色的液體一直被敬稱為“生命之水”,如果您去過愛丁堡的威士忌文化中心,就一定記得墻上那行燙金的字:“Water of Life”。
我對蘇格蘭高地(Highland)的印象充斥著綿延的山脈、裸露的巖石、貧瘠的草地和強勁的冷風。有一點點粗獷、有一點點蠻荒、外加一點點寥落。但倔強的蘇格蘭人世世代代地守望著這一方土地,是威士忌,在蘇格蘭男人的血液里注入了驍勇的性情和無畏的精神。我覺得沒有看過影片《勇敢的心》(Brave Heart)就喝這片土地上的酒就如同飲用未經冷藏的香檳一樣,是不完美的。蘇格蘭民族英雄華萊士英勇反抗英格蘭殖民統治,最后被本族人出賣綁上絞刑臺,被施以極刑斷氣前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最后的吶喊:“Freedom”!是人莫不對這顆勇敢的心充滿敬畏。
威士忌是高爾夫18洞的來源?
威士忌與高爾夫竟還有聯系?當然,荷蘭人對于高爾夫18洞的起源有自己的版本,所以,如果您有荷蘭血統,就先跳過我這一段吧。國際上最流行的說法是:14世紀中葉, 蘇格蘭牧羊人喜歡在放牧時用牧鞭擊打石子,并把石子擊入前方的兔子洞中作為平時消遣的游戲。蘇格蘭的冬季寒冷嚴酷,牧民們在每次出行打球時,總要帶上一瓶約重18盎司的威士忌,每次到一個發球地點擊球前先要喝上一瓶蓋取取暖,而一瓶蓋正好為1盎司,一瓶酒喝完正好是18盎司,酒喝完了游戲也結束了,正好打道回府。這可能就是標準高爾夫球場18洞打球形式的雛形,一直延用至今。
威士忌搭配“雞”翅膀?
想必沒人聽過這種搭配方式。
想出這招的侍酒師其實是斯堪地內維亞航空公司(SAS)的一位機長。今年11月24日在西班牙阿里堪泰機場發生了一件趣事:一架SAS航空班機遭遇機翼冰封的突發事件,影響起飛。因為表面冰層會改變周圍的氣流,阻礙了機翼產生足夠的托力,甚至會釀成慘禍。而地勤兩手一攤,告知無法提供任何除冰設備。這位來自挪威的機長急中生智,沖到艙尾拎出6瓶1升裝的威士忌。滿艙的乘客帶著錯愕的表情看著機長帶領著機組人員跳上機翼,在每片機翼上倒下三升烈酒。勇猛的機長接著回到機艙,向乘客們廣播,“威士忌已被機翅膀喝光,免稅商品只剩下葡萄酒可供購買。噢,當然,就餐中如需烈酒,您只能選擇杜松子酒了。”艙內一片笑聲,艙外冰封消融。這趟周六晚班飛機載著一艙好心情和節日般的氣氛,安全地起飛了。威士忌加冰塊的傳統喝法從此被賦予了一層新意。
趣事說完,我們接著來聊聊品飲威士忌的一些主要方式。這位機長看來是深諳飲酒之道,并且是冰塊法(on the rocks)的追隨者。如同英式下午茶的司康餅(scone)中先抹奶油還是先抹果醬引起的無休止爭議,威士忌的純飲法(neat)、冰塊法(on the rocks)以及水釋法(water splash)等也是威士忌愛好者們都會面對的疑問,到底哪樣才是飲用這種烈酒的正確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