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專有名詞解釋

    2016-07-29 11:02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經適度破碎的紅纓子高粱。

    下沙

    醬香型白酒釀酒生產的第一次投糧的過程,高粱整粒和碎粒比為8:2。

    糙沙

    醬香型白酒釀酒生產的第二次投糧的過程,高粱整粒和碎粒比為7:3。

    輪次

    原料經過蒸煮或酒醅蒸餾后的糟醅經過攤涼、拌曲、堆積發酵、入窖發酵、再蒸餾的生產過程。

    輪次基酒

    經每個輪次蒸餾后,通過分別貯存作為勾兌用的酒。

    一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一次蒸餾摘得的酒。具有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生糧香突出,酯香愉悅;酸澀味明顯,后味微苦等感官特點。

    二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二次蒸餾摘得的酒。具有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糧香明顯,略有醬香;有酸澀味,后味回甜等感官特點。

    三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三次蒸餾摘得的酒。具有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醬香明顯或微有糧香或無,入口香大;酒體醇甜,尾凈,后味長帶澀等感官特點。

    四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四次蒸餾摘得的酒。具有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醬香顯著,香味較全面、協調;醇和,味凈,后味綿長、甜香等感官特點。

    五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五次蒸餾摘得的酒。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醬香顯著,略有焦香;醬味顯著,后味長、帶澀、微苦等感官特點。

    六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六次蒸餾摘得的酒。具有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有醬香;有醬味,味醇和,略有焦糊味,后味長,余味略苦等感官特點。

    七輪次基酒

    經過下沙、糙沙兩次投糧后的第七次蒸餾摘得的酒。具有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及沉淀物;有醬香;有醬味,醇和,有焦糊味,后味長,余味略苦,略帶糟味等感官特點。

    盤 勾

    將不同車間、不同班組、不同時間、不同窖池生產出的具有相同特征的酒組合在一起。

    勾 兌

    用不同輪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齡、不同香氣、不同風格、不同口感的基酒按不同比例組合進行調配的工藝過程,不添加外來任何物質,使之符合一定標準,保持成品酒特定風格的專門技術。

    綜合基酒

    將醬香型白酒傳統工藝生產過程中所蒸餾摘取的第一輪次、第二輪次、第三輪次、第四輪次、第五輪次、第六輪次、第七輪次基酒,貯存一定時間后,按一定比例勾兌組合而成的基酒。

    大曲醬香酒

    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生產的醬香型白酒。

    麩曲醬香酒

    以麩曲為糖化發酵劑生產的醬香型白酒。

    高溫大曲

    在制曲過程中,曲塊發酵溫度高于60℃而制成的大曲。

    高溫堆積

    在堆積發酵過程中,堆積頂溫達到45℃以上,是大曲醬香酒獨有的生產工藝。

    高溫餾酒

    蒸餾取酒時,酒體溫度達35℃以上的取酒過程,是醬香型白酒特有的生產工藝。

      關鍵詞:下沙 蒸餾  來源:仁懷醬香白酒科研所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彭水| 达日县| 庆云县| 定结县| 黄浦区| 双流县| 咸宁市| 乌鲁木齐县| 城步| 吴桥县| 静宁县| 道孚县| 武城县| 清徐县| 平安县| 乳山市| 潜江市| 武冈市| 江陵县| 湘乡市| 东辽县| 顺昌县| 鄂托克旗| 阜新市| 家居| 鄂尔多斯市| 西藏| 贵定县| 仙居县| 子长县| 农安县| 渝中区| 万载县| 枣阳市| 凤台县| 太湖县| 咸宁市| 景德镇市| 胶州市|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