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文化 > 酒生活 >

    蘇東坡敢于嘗試的新食物:老鼠 蝙蝠 蛤蟆下酒

    2016-04-22 09:45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單單用“美食家”來形容蘇東坡,那還是小看了他。孟子說:“君子遠庖廚。”意思是美食家都要去吃別人做的,自己做,不成。而好吃的人則不同,會吃但是不會做,或者不愿意做,那不是標準的好吃,要說起詩人里的“好吃佬”,那非蘇東坡莫屬了。現在很多人都自詡為“吃貨”,我們這種“吃貨”在蘇先生眼中恐怕還不夠格哩,他熱愛美食,也熱愛廚房,屬于“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寫得文章”新三好男人。他不僅能吃、會吃,還會變著法子創造著吃,現在江南的幾道特色菜,那可都和蘇先生有關。

    先來說東坡肉,四月下江南,這道菜可是必點的。江浙菜清淡,不似湘菜辛辣,東坡肉汁多肉嫩、肥而不膩,入口則帶有淡淡的甜味。色好味美,嘴上老說要減肥的我,遇見東坡肉也禁不住多伸了幾筷子。關于東坡肉來源,有很多傳說,但這些傳說,繞不開的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高超之處在于,他不僅吃,而且可以把吃變成一門藝術。古往今來,愛吃肉的文人騷客數不勝數,只是不會將吃體現在文學作品當中,就連詩仙李白,也只寫過“玉盤珍饈直萬錢”這類羞赧的句子。而大名鼎鼎的蘇大學士偏偏愛劍走偏鋒,他的作品里,涉及吃的可不少,有委婉的“正是河豚欲上時”,有直白的“日啖荔枝三百顆”,更有直接教你做菜的。“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首名為《豬肉頌》的打油詩現在看起來有點雷人,文采和《赤壁賦》相去甚遠,但是完全可以在菜譜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晚年蘇東坡被貶至儋州,就是現在的海南,別看現在是富庶之地,當年可是一片荒蕪。海南當時不產大米,要靠外地運來。“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即使是不逢年節,吃不上米,蘇東坡也欣然于“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酏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仿佛永遠不會出現在蘇東坡的身上,不過,這羹是不是真的好吃就不太清楚了,大居士有時也喜歡夸張。據說,東坡去世之后,經常有人向他兒子討“蜜酒”的秘方。蘇過回應說,家父就制作過一兩次酒,蜜柑酒的味道就像土酥酒,根本不是什么好酒。朋友們喝了蘇東坡在黃州所釀的“蜜酒”,常常鬧腹瀉。

    不過,蘇東坡自己也敢嘗啊,作為一名貪吃的人,沒有膽量嘗試新東西可是不合格的。儋州海濱,蠔(牡蠣)甚多,肉味鮮美,東坡食后,詼諧地著文:“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不僅自己敢于嘗試海鮮,還要告訴你們太好吃了,誰都別和我搶。海鮮對于蘇先生來說戰斗力是遠遠不夠的,“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這短短四句話,我已感覺文壇上那個詩人形象突變,老鼠、蝙蝠、蛤蟆他可能都嘗過,簡直是“文壇李時珍”!

    蘇東坡仕途不得意卻始終豁達自如,這與“吃”不無關系,若是放在現代,《舌尖上的中國》制片人非他莫屬,畢竟他是一個丟到沙漠也能寫出食譜的男人啊!

      關鍵詞:蘇東坡 下酒菜  來源:光明網  趙奇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翼城县| 灵台县| 兴业县| 彭泽县| 布拖县| 阿图什市| 屏山县| 聂拉木县| 个旧市| 汉川市| 赞皇县| 牟定县| 苏尼特右旗| 琼海市| 山丹县| 寿宁县| 瑞昌市| 韶山市| 五家渠市| 吴桥县| 林西县| 衡东县| 永吉县| 寿宁县| 孙吴县| 温宿县| 永泰县| 木里| 全州县| 新兴县| 余姚市| 偃师市| 营山县| 蓝田县| 文成县| 江北区| 文成县| 饶阳县| 石嘴山市|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