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向日益親密的合作伙伴阿里拋出了一個繡球,“邀你入股”!
從2016年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以來,茅臺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系不斷深入。2017年茅臺云商全面上線,阿里系功不可沒。從借助于阿里的電商化平臺到倚重阿里系的技術優勢,在茅臺的眼中,雙方深化合作的途徑還有什么?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期許?
爭取旗下公司上市
4月3日,茅臺集團與阿里巴巴在茅臺集團會議中心召開座談會,對茅臺集團與阿里巴巴的年度合作規劃、品牌建設、消費者運營及新零售布局等方面進行商討。
會上,茅臺集團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楊建軍表示:電商公司可以考慮改善股權結構,通過優質合作方,提升電商的管理和運營水平,并在合作過程中,加強與合作方的溝通交流,協調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障礙,積極地推進智慧茅臺的建設。
在一個僅有兩方的座談會上,茅臺方面提出的言論,自然針對性極強,被外界視作“向阿里繼續拋出繡球,期待阿里入股茅臺電商公司”。
對于2017年度營業收入達582.18億元、凈利潤270.79億元的茅臺而言,吸引業外企業入股,顯然不能用“資本需求”的理由來做簡單判斷。
茅臺正力圖推進電商公司獨立上市,在這個當口吸引阿里入股,自然大有深意。
2014年,貴州茅臺集團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5月20日,茅臺集團在貴陽召開股東大會,會上茅臺方面提出“力爭3~5年內,茅臺電商要獨立上市”。
2017年初,曾有消息稱,茅臺電商計劃于2018年一季度掛牌新三板,一旦掛牌之后,對于擴大茅臺電商公司的影響力和提升管理水平,無疑大有裨益。
但按照流程,若申請新三板,需要在2017年度完成所有申報流程。目前尚無傳出相關消息,業界紛紛猜測,是否茅臺電商已經具備足夠實力,在吸引阿里這個巨頭參股后,直接瞄準A股?
業績報告顯示,茅臺電商公司增速迅猛,2017一季度,茅臺電商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0%;其中,自營平臺業務(B2C)實現銷售收入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75%。
從規模看,年營業額以數十億計的茅臺電商公司顯然已經具備邁過IPO門檻的實力,而茅臺董事長袁仁國4月9日在博鰲論壇上關于“引入戰略投資者,爭取旗下公司上市”的言論,也更加佐證了這一猜測。
推動混改
上市之外,推動混改也似乎成為茅臺主動吸引阿里參股電商公司的重要原因。將合作伙伴變為自身改革的參與者,這個邏輯能夠成立。
2017年7月,貴州茅臺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茅臺物流公司正式啟動混改,市場等待已久的茅臺“混改”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茅臺方面就此表示,混改旨在“引入戰略互為補充的社會資本,改善公司資本結構,加快品牌的提升,全面推動公司大幅布局和拓展”。
增資前,茅臺酒廠100%持股茅臺物流公司,增資后,茅臺物流公司的股東持股比例將變為“1+3”結構,但無論股權結構怎么變,茅臺酒廠仍占主導地位。其中,新組建的公司董事會董事長和財務總監由茅臺酒廠推薦的董事擔任,而總經理原則由上游投資方推薦人選擔任,或由各股東共同推薦人選擔任。
據了解,此次增資都將采用現金形式,募得資金后,將用于成品酒庫房建設、糧食庫房建設、全國物流節點體系建設、物流信息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