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醉”“暮醉”的皇帝
南北朝時,北周宣帝繼承王位后,終日飲酒作樂,不理國事。有人作了一首歌唱他:“朝亦醉,暮亦醉,日日恒常醉,政事日無次。”宦帝知道后,“賜”作歌人二百四十杖,以至活活打死。(糊涂——編者)
陳叔寶死于“醇酒歸人”
南北朝時陳朝的皇帝陳叔寶,是一個貪戀酒色的人。當隋朝的大軍壓境時,有人卜書勸他改悔,他不但不聽,還治上書人死罪。隋軍發起攻勢后,他還說土氣在此,隋軍不敢入。等到京城被圍,他哭哭啼啼帶著兩個嬪妃躲進一口枯井,最后被隋軍用繩子吊上來,成了階下囚。這便是“醇酒婦人”的亡圍之君的故事。
貪杯的羲和
《尚書》載:堯帝的司天官羲和,常因貪杯而貽誤工作。有一次發生日食,由于羲和醉酒未能預報,引起一片混亂。為懲戒失職,堯帝下令把羲和處死。
管仲棄酒
春秋時期的政治家、齊桓公的上卿管仲,是反對貪杯的。他認為“湛于樂者洽于憂,厚丁味者薄于行。”有一次,齊桓公問管仲為什么不飲酒,他回答道:“我聽說酒喝到肚子里,舌頭就會失去控制,話就會多起來;話多了就容易說錯.說錯了就會招來殺身之禍。臣要命而不要酒。”
高祖酒酣唱“大風”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平定天下,回到故鄉沛(今江蘇沛縣),召來鄉親父老飲酒。高祖酒酣之際,擊筑而歌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同時還挑出沛地的兒童一百余應和唱著。高祖飲著酒,唱著歌,跳著舞,擊著筑,竟然流下淚來。
楚霸王飲酒悲歌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在垓下被劉邦圍困,兵殘糧盡,夜聞漢軍四面楚歌,知大勢已去,起身于帳中飲酒,邊飲邊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羽淚流滿面,眾人不能仰視。
鄭泉嗜酒
三國時吳圍太中大夫鄭泉,博學多志,性嗜酒。他常常對人說,希望在大船里裝滿酒,在船頭列上佳肴,邊吃邊飲。酒稍減即加。他臨死的時候對其同輩人說,他死后要把他埋在陶器作坊旁邊,若十年后,他的尸體就化成塵土,希望人們用他尸體化成的土做成酒器盛酒,以滿足他喝酒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