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低度酒工藝比高度酒復雜
我國白酒的特是點甘洌芳香,酒度較高。一旦降度,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一是和原酒的風味、風格有明顯變化;
二是降度后出現渾濁(白濁)乃至沉淀;
三是口味不調和、易出現水味。
因此,低度白酒的生產要求保持原酒風格,又不能出現渾濁現象,要保證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雜”、“低而不濁”的質量,并具有明顯的典型性。
各酒廠生產低度白酒過程基本是一致的。低度白酒生產一般要經過選擇酒基、加水降度、處理渾濁、調香調味、靜置貯存等一系列工藝才能生產出優質的低度白酒。
低度白酒生產中的勾兌工作比高度酒勾兌難度要大一些,一些名優低度白酒要經過數次勾調,要保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綿柔、后味凈甜。
而處理降度后的渾濁,其手段多種多樣,但要把出現渾濁的物質適當除去,又不至于使其它香味物質也被同時除去,難度也很大。
李白、武松為什么都能喝?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這當然夸張了點。根據古代的容量標準來算,1斗約12斤,12斤白酒足以讓人酒精中毒,那李白為什么喝完斗酒,還能詩百篇呢?他喝的是什么酒呢?
在唐朝,現代意義上的白酒還沒真正出現。那時的酒在釀制方法和口感上類似現在的黃酒,也就不超過10度。以現在52度白酒折算,斗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黃酒對腸胃的刺激程度卻與白酒完全不同。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武松上景陽崗前,在山腳的小飯館里吃飯時,他一氣喝了十八碗酒,帶著醉意連夜上山,打死了一只老虎。
其實,那個年代的人們所喝的酒應該屬于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幾度,否則,智取生辰綱時,英雄們怎能拿它解渴呢?如果按每碗盛三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50度的白酒一斤多點。
至于店家打出“三碗不過崗”,那只不過是個酒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