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中國白酒產量占全球烈性酒40% 但國際市場份額不足8%

    2018-11-12 08:09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中國白酒在英語里應該怎么表述?近日,記者隨“‘一帶一路’中外媒體跨境采訪調研行”的同行在五糧液集團采訪時,有關負責人給出答案:近年來,有關白酒的英文研究文獻都趨于使用白酒的漢語音譯“bai jiu”。“朗姆、伏特加等名酒的專用通名都來自于原產國語言,為什么中國白酒就不能用漢語名走向世界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這的確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中國白酒產量占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近40%,但國際市場的份額卻不到8%。白酒如何融入世界,是中國酒業當前普遍面臨的“痛點”。解決這個難題,顯然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工藝、營銷、貿易等產業鏈上的方方面面。與國內高校聯合構建全球首個白酒語料庫、合作編輯中華白酒文化漢英詞典,以打通語言障礙為抓手,五糧液集團正在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探索。“這真是奇妙的‘化學反應’!”一位隨行的外國記者這樣感嘆。

    記者不由聯想到一則頗具“喜感”的新聞:近日,《牛津英語詞典》 收入了一個詞條“add oil”,其含義,正是漢語中用于鼓勵的“加油”。在英語里,“加油”當然有更地道的表達。此外,與“好久不見”等字面翻譯完全對應的“中式英語”,也早已被收入該詞典。語言是思維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越來越多的“中式英語”被權威的英語研究機構認可,顯示的是中國文化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理解和認同,也見證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觀摩這種互動,不僅僅是通過英語這扇窗。當前,“漢語熱”風靡世界。美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出現了“爆炸式增長”。從2009年到2015年,美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翻了一番;法國10年間學習漢語的中小學生人數翻了四番,漢語已成為初、中等教育階段位列西班牙語、德語、意大利語之后的第四大“第二外語”;在德國,漢語已經是許多州的中學會考科目;2016年以來,南非、毛里求斯、坦桑尼亞、喀麥隆、贊比亞等非洲國家紛紛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據統計,目前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已從2004年的近3000萬增長到了1億。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白酒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白酒要想真正走出去,與中國文化軟實力息息相關。持續的“漢語熱”和“中國文化熱”,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機遇,也是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白酒 國際化  來源:人民日報  佚名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黑龙江省| 蛟河市| 合山市| 鄯善县| 涟水县| 铜陵市| 铁岭县| 苍梧县| 周口市| 太湖县| 扎囊县| 宜城市| 大埔区| 大厂| 凤凰县| 都兰县| 永修县| 衡阳县| 云阳县| 育儿| 通州区| 深州市| 嘉定区| 阿拉善盟| 陵川县| 朔州市| 堆龙德庆县| 济阳县| 德清县| 丽江市| 克什克腾旗| 喀喇沁旗| 阳西县| 鹤山市| 丹寨县| 广安市| 桓台县| 五河县| 镇宁|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