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新聞 >

    一季度瓶裝進口酒“量增額減” 擠壓式增長還有多遠?

    2017-05-24 09:28  中國酒業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2017年第一季度,進口葡萄酒的高增長慣性被打破。

    1-3月,葡萄酒進口量達到1.52億升,同比增長8.97%,進口額達到5.82億美元,卻同比下跌1.50%。查看詳細可知,進口額的小幅下降,主要由瓶裝葡萄酒導致。在這三個月,瓶裝酒的進口額下降了3.6%,散裝酒和葡萄汽酒量額反而大幅度上升。

    基于進口葡萄酒在整個中國進口酒的主導地位,國內一季度進口數據因此表現不佳。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個月,國內酒類進口整體下行,包括烈酒、葡萄酒、啤酒在內的酒類進口總量實現2.91億升,同比下降34.90%,進口額實現9.28億美元,同比下滑5.21%,呈現了驚人的“雙降”。

    然而,同時期內,啤酒和烈酒的進口量額也延續增勢,在進口量上,兩者分別同比增長17.29%和19.28%,金額上又分別增長了18.45%和12.13%。

    占據主導地位的瓶裝進口酒“城門失火”,因此卻禍及整個中國進口酒行業?

    從表面數據上看,這樣的分析似乎是行得通的。進口酒、瓶裝酒即便量上增長近10%,也難以掩蓋金額上出現的減少。瓶裝進口葡萄酒量增額減的背后,呈現出了一個什么現象?

    在多個業內權威人士的眼中,他們均認為,這是在消化前期的庫存量,進口葡萄酒已連續兩年出現了高增長,眼下進口額出現了些許的微跌,似乎是正常現象。

    不過,我們卻從一季度的數據看到了更多。現在,中國的瓶裝酒市場份額,78%由三個國家主導,它們分別是法國、澳大利亞和智利,今年第一季度,法國和澳大利亞下滑,智利反而在上升。

    所以,量增額減這個“鍋”又推到了法國和澳大利亞的身上,這兩者果然是“罪魁禍首”嗎?

    5月17日,中國進交會在昆山開幕,華夏酒報社、中國酒業新聞網聯合中國(昆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事務處、華勵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了“掘金進口酒品牌時代——2017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主題論壇”,也給出了解析。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果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強提到,進口葡萄酒行業的供應端比較多,消費端也較為復雜,這跟其他食品迥然不同。

    比如,很多大型集團,包括民營企業,自己每年都會到國外采購心儀葡萄酒,甚至直接拉回來了自己的酒莊產品,采購完直接在集團內部消化完。

    這就解釋了很多問題,比如說,進口酒年年高增長,海關給出了統計數據,但業內人士感受不到增長的氛圍。再比如解釋上面的事情,企業采購自己酒莊產品,價格上有巨大優勢。

    近兩年,進口葡萄酒行業打出了一個很好的概念:性價比。在國內消費市場不振下,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家對華葡萄出口關稅歸零,讓進口酒價格優勢直線上升。

    2017年第一季度,瓶裝進口酒的量增價跌,好像又強化了上述這個現象——通過對當前中國消費者的把握,進口葡萄酒進行了內部價格調整。

    進口葡萄酒把價格再降低,這好像讓本來就具有各種優勢的進口酒,又有了“價格殺手”利器,其性價比優勢呼之欲出。再接下去細想,未來,擁有更高“性價比”的進口葡萄酒必然會有另一輪“擠壓式”增長。

    剛從國外回來的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專職副會長劉員說到,在二三十年前,美國很多消費者并也不懂葡萄酒,企業為了站住腳,唯有靠大批量、低價位取勝,最終也取得了成功。而當年的美國市場跟現在的中國市場是比較類似的。

    這并不能說未來進口葡萄酒將“低價為王”。劉員也警醒地提出,在中國,基于中美消費者的不同特性(美國消費很務實,中國消費者會注重面子),單純走低價位走不通,更多要靠良好的品牌、優勢的渠道、性價比高的價格等。

      關鍵詞:進口酒 進口葡萄酒  來源:華夏酒報  劉保建
      商業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青铜峡市| 红原县| 玛沁县| 平阳县| 西乡县| 麻阳| 麻江县| 内丘县| 武清区| 米林县| 扬州市| 疏勒县| 双峰县| 缙云县| 青河县| 大洼县| 秀山| 黄梅县| 紫金县| 富宁县| 盐山县| 额济纳旗| 德格县| 浪卡子县| 江安县| 根河市| 耒阳市| 会理县| 乌兰察布市| 伊金霍洛旗| 彰化市| 呈贡县| 皋兰县| 巴彦县| 营口市| 阿城市| 新建县| 伊春市| 贵港市| 苏尼特左旗|